为什么说菌群鉴定到”种”很重要
平时交流的时候,我们常说菌群分类学鉴定应该到“种”(species)水平,然而,我们还是常常基于“属”(genus)水平的菌群分类结果,进行多样性分析和差异菌群筛选,没到“种”水平,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。真的没关系吗?我们来具体说说。以下以细菌为例。
菌群分类到属水平够了吗?
我们知道,菌群不仅对人自身环境也对人以外的环境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。菌群的世界异常纷繁复杂,最新的Silva数据库(138.1)中已收录超过198万条细菌16S序列。为了便于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,我们将菌群按界(Kingdom)、门(Phylum)、纲(Class)、目(Order)、科(Family)、属(Genus)、种(Species)加以分类。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。菌属是由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。一个属包含若干个种,在数量上是个什么水平?
以文献中经常看到的拟杆菌属(Bacteroides)为例,这个属是临床上最重要的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菌,属内有78个种和5个亚种,与人类有关的有10个种,常见的隶属于拟杆菌属的种有:脆弱拟杆菌(B. fragilis)、解脲拟杆菌(B. ureolyticgs)、金斯坦拟杆菌(B. goldsteinii)、粪居拟杆菌(B. coprocola)、卵形拟杆菌(B. ovatus)、多形拟杆菌(B. thetaiotaomicron)、诺德拟杆菌(B. nordii)、艾格斯拟杆菌(B. eggerthii)、内脏拟杆菌(B. splanchnicus)、多毛拟杆菌(B. capillosus)、粪拟杆菌(B. caccae)、屎拟杆菌(B. merdae)、粪便拟杆菌(B. stercoris)、化脓拟杆菌(B. pyogenes)、隐蔽拟杆菌(B. tectum)和凝固拟杆菌(B. coagulans)等。
根据数据库中报道的细菌信息,几乎没有哪个菌属是唯一对应一个菌种的。这就是说,尽管我们已经将菌群鉴定的分类学水平缩小到属,但是仍然无法明确地鉴定出起作用的关键菌种,并且无从猜测。
图1 分类学的各个层次
菌群分类到属水平,对研究有什么影响?
在一个具体的课题中,比如菌群与某疾病的关系,如果是粗略地讨论菌群的多样性并筛选出差异的菌群,鉴定菌群到属水平,虽然分类不够明确,但目前发文章是可以接受的。然而,如果我们要在相关性基础上,进一步讨论菌群与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(作用机制)时,若不能鉴定到具体的菌种,我们将无法继续开展体内体外的表型和功能验证实验,自然也无法为后期的临床转化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(微生物组因果性研究怎么做?Nature子刊告诉你答案)。深入研究的案例,我们之前也解读了许多(Nat Med:肠道菌群–胆汁酸–白介素22轴协同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 | 微生物专题,NC文章教你做高质量的肠道菌群队列研究 | 项目文章),不多赘述。即想要深入地开展菌群的机制研究,包括筛选出更为特异的菌群诊断标志物,都需要在种水平上开展讨论。
我们有办法鉴定菌群到种吗?
16S rDNA序列一直是鉴定细菌的金标准,本身是可以基于数据库鉴定细菌到种水平。然而,受二代测序短读长的影响,常规16S rDNA测序只能妥协于对16S的部分可变区(如V3-V4)进行测定,通常仅占全长16S序列(约1.5 Kb)的30%左右,使得菌群鉴定的分辨率和准确性都打了折扣。由此常规16S测序,一般只能准确获取属水平的菌群分类鉴定结果,而丢失了大部分更为重要的种水平信息(并不是我们不想在种水平做讨论)。
我们现在有办法方便地获取全长16S序列,来恢复鉴定菌群到种水平吗?
有的。
目前采用三代测序平台PacBio的新款测序仪,借助其超长的测序读长(平均约15 Kb,最长可达25 Kb),平均可达16S rDNA序列长度的10倍,因此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全长16S序列(囊括全部9个可变区V1-V9),进而实现“种”水平的菌群多样性分析。这种全长16S测序的种水平平均注释率≥ 60%,约是常规16S测序的种水平注释率的10倍,并且消除了使用部分可变区进行注释的物种偏好性。除了全长16S测序,采用宏基因组测序也能鉴定菌群到种甚至到株水平,当然它的作用更在于菌群基因的预测和功能分析。如果经费充裕,宏基因组测序也是可选的工具。
图2 计算机模拟评估不同可变区进行种水平菌群准确分类的能力(Johnson et al.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)
发现不同的可变区对种水平的分类能力存在较大偏差且有偏好性,全长16S(V1-V9)可实现几乎所有的序列注释到物种上。图中颜色越红代表不能鉴定到种的比例越高。
5500字带新手吃透一篇典型肠道菌群文章的做法 | 微生物专题
宏基因组测序这么用,让你的微生物研究芜湖起飞 | 微生物专题
所见即所得,绘图高规格联川云平台,让科研更自由